解救油脂粒|面部油脂粒是慢性皮膚炎症 中醫教煮控油焗茶+補水之道【內附食譜】

醫生診症室

發布時間: 2024/01/30 16:54

分享:

分享:

註冊中醫師楊明霞表示,面部的油脂粒卻不能忽視,因為它們有可能是脂溢性皮炎的警示。(iStock圖片)

皮膚摸起來不光滑、凹凹凸凸,手感粗糙?不少人也會有心癮,愈不平滑就愈愛撫摸自己的臉。久而久之,面上的問題愈多,最常見的就是油脂粒。其實黑頭和油脂粒都是由於身體濕重毛囊皮脂線分泌過多,加上表皮層角質脫屑太多,而令毛囊堵塞形成油脂粒。

但面部的油脂粒卻不能忽視,因為它們有可能是脂溢性皮炎的警示。面部皮膚皮脂腺分泌皮脂是一種正常生理現象,但如果皮脂腺分泌功能亢進,皮脂排出過多,在皮膚上堆積,在堆積處出現慢性皮膚炎症,則稱為面部脂溢性皮炎。

最新影片推介

面油是由人的皮脂腺分泌,天氣熱的時候皮脂腺分泌的會比較旺盛。從中醫角度,五臟六腑之中,尤以保養脾胃最為重要,所謂「肺主皮毛」,意即指人體需要依靠脾胃的運作消化和吸收,從而把養份供給身體各部分。

便秘令問題更嚴重

脾胃較差的人亦往往可從他的外表反映出來,他們的皮脂腺分泌不平均,容易堵塞毛孔,繼而出暗瘡或油脂粒的情況。如果身體機能欠佳,容易出現便秘,導致體內毒素增加,更會從而刺激皮脂腺的分泌,令脂溢性皮炎的問題更嚴重。

中醫認為,脂溢性皮炎是外感風邪、血虛風燥、肌膚失養等所致。患者也會出現暗瘡般的暗瘡,一般會出現於面部或胸口位置,很多時患者除了長痘痘外,皮膚亦會出現紅腫、脫皮及痕癢,而常見於髮綫位置、耳孔、耳背、眉心、法令紋等地方。

脂溢性皮膚炎是屬於內發性的皮膚病,與青春期沒有關係,患者以男士居多,而皮膚也不像暗瘡患者般皮膚偏油性,反而患者皮膚會較為乾燥,如髮綫、耳背、眉心位置較容易脫皮,因此正確地補水也是解決脂溢性皮炎的第一步。

要靚除了注意皮膚健康外,五臟養生也不能忽視。(iStock圖片)

控油先要補水

面上泛油主因是角質層缺水,皮脂腺自動分泌油份滋潤肌膚。因此控油先要補水,否則摸起來跟砂紙一樣。健康的皮膚,水分和油分分泌都會保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狀態,不會感覺乾燥或者油膩,也不至於到「糙」的程度。皮脂膜受損,皮膚裏的水分才會大量流失,臉感覺乾繃;皮脂腺分泌不正常或者老化萎縮,皮膚才會缺乏必要的油分滋潤和保護,出現脫皮和脂溢性皮炎。

但一下子喝很多水對於緩解肌膚乾燥沒有幫助,因為水份需要脾胃輸佈到身體各部分,包括皮膚。如果脾胃功能欠佳,通常是還沒有到達肌膚的時候就代謝掉了。而且大量飲水還會帶走體內很多有用的電解質和礦物質,而這些都是肌膚中重要的鎖水的元素。

要有效平衡油脂分泌,必須清熱除火,建議兩款有助控油補濕焗茶給大家:

1.控油消炎茶(適合熱底人士)

材料:金銀花3錢、生薏米4錢、淡竹葉5錢
製法:1.將所有材料洗淨,放入杯中茶隔內。
   2.注入500毫升熱開水,蓋上杯蓋,焗30-40分鐘即可飲用。
功效:金銀花具有抗病原微生物、抗炎、解毒作用。淡竹葉能清熱除煩、利尿,清心火。生薏米可以補脾益肺,利水滲濕的功效。三藥合用有清心火,清熱解毒的作用。

薏米水是護膚美顏佳品。(iStock圖片)

2.清熱去濕茶(適合寒底人士)

材料:生薑2片、炒薏米3錢、陳皮1片
製法:1.先將薏米炒熱。
   2.將所有材料洗淨,並把陳皮、生薑剪碎,放入杯中茶隔內。
   3.注入500毫升熱開水,蓋上杯蓋,焗30-40分鐘即可飲用。
功效:陳皮及生薑皆有燥濕化痰;能消除滯留於體內的濕,炒薏米有助脾胃運化,使水液能正常輸送至身體各部分,而不至於形成痰濕的問題。三藥合用有助脾胃運化,抑制細菌擴散,可治療暗瘡及預防油光。

撰文:楊明霞(註冊中醫師)